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刊 1984年创刊 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 ISSN 1006-6101 CN
  •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本期目录

江玉琴
摘要29 PDF(1107KB) (
2023, 0 (4): 1–2
王宁
摘要29 PDF(1420KB) (
2023, 0 (4): 3–13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伴随着严肃文学日渐式微的,是一种新的文体的异军突起,并且迅速进入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者的视野:科幻小说。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有着悠久传统的西方世界,近十多年来它也凸显在中国的语境中,成为一道靓丽的文学风景线。它向人们昭示:文学并没有死亡...
王峰
摘要29 PDF(1480KB) (
2023, 0 (4): 14–28
后人类文化内部含混复杂,既有技术一面,又有科幻想象一面,科幻想象既是技术的伴生物,也对技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后人类从其乌托邦起源处就具有科幻成分,科幻影像尤其起到了启示和激励作用。“看见”对事实性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未来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的影像形象更是如此,人形...
吴岩
摘要29 PDF(1549KB) (
2023, 0 (4): 29–41
蓝图未来主义是中国科幻小说创作中出现的第一个跨界文学形式。这种形式是通过建构一个发展蓝图去促发未来科幻景观,让整个故事获得内在关系结构与动力基础。在中国科幻文学的完整版图中,蓝图未来主义作品不多,《新中国未来记》是这类作品的肇始。本文分析了包括“渤海巨龙”、“...
江玉琴
摘要29 PDF(1609KB) (
2023, 0 (4): 42–60
科幻赛博格叙事既是科幻小说中的赛博格形象构建,更是基于赛博格身体而呈现的跨越身心边界、颠覆中心概念、产生观念融合以及推动杂糅新生的科幻表达形式与观念重构。科幻赛博格叙事具体呈现在三个方面,即赛博格身体叙事、赛博格世界叙事、赛博格文化叙事。赛博格身体叙事是科幻赛...
吴维忆
摘要29 PDF(1509KB) (
2023, 0 (4): 61–72
全球各地不断涌现的科幻新浪潮,正在以其对“世界性”的思想实验改变世界文学的内涵和可能的形态。在细读刘宇昆的短篇小说“狩猎愉快”(Good Hunting)的基础上,本文借鉴霍米·巴巴(Homi Bhabha)的后殖民理论,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文本的多重混杂性,揭示...
张晓玲
摘要29 PDF(1696KB) (
2023, 0 (4): 73–86
洛夫克拉夫特以“宇宙恐惧”为核心,将传统恐怖融入科幻故事,创造出一种混合型的神话故事“克苏鲁神话”。他将“恐惧”转向人类尚未涉足的无限外部空间,以“未知恐惧”暗示人类在宇宙中的处境。在信仰退潮、宗教世界废弃而科学世界尚未成形的时代,这位前后无依的机械唯物主义者...
郜元宝
摘要29 PDF(1655KB) (
2023, 0 (4): 87–102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炭画》对鲁迅“祝福”有深刻影响,但“祝福”与《炭画》的核心细节存在着明显错位。祥林嫂之问关乎死后,但她只能求助于并不关心死后的年轻读书人“我”。《炭画》女主人公玛利萨之问重在目前,但她求助的乃是只能许诺她死后如何的年轻神父。同样答非所问,显克...
薛晨鸣
摘要29 PDF(1509KB) (
2023, 0 (4): 103–120
日本作家菊池宽在鲁迅著译实践中是一个重要的域外资源,鲁迅对他的阅读、选译、接受与消化是相当理性而自觉的。本文基于鲁迅在1921-1922年选译菊池宽的“三浦右门卫的最后”“复仇的话”等文学史实,整体考察作为翻译者与创作者的鲁迅与菊池宽之间的内在关联。结合鲁迅的...
李炜
摘要29 PDF(1645KB) (
2023, 0 (4): 121–137
鲁迅的“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是由最初发表于日本杂志《改造》的日文作品“現代支那に於ける孔子様”翻译而成。对于前者,国内学界已有了多维度的研究成果,但对于日语原文及其生成语境,却一直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将研究视角集中于“現代支那に於ける孔子様”,在撮述鲁迅如何...
胡翠娥
摘要29 PDF(1751KB) (
2023, 0 (4): 138–155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的英文节译本“孔子的道德”于1835年在美国出版,收录在《凤凰:古书珍宝录》中。孔子思想与美国本土思想第一次发生自觉而系统的交流和融合,当属超验主义者对“孔子的道德”及马士曼和柯大卫的孔子译作所做的系统阅读、使用和传播。爱默生发表在《日晷》...
杨莉馨
摘要29 PDF(1529KB) (
2023, 0 (4): 156–169
谢赫“六法”之首法“气韵生动”,自19世纪后期传入西方后形成了翻译、阐发、化用的意义链条,与汉学中的艺术学研究同步发展,参与了西方现代主义形式美学的建构。本文分析了“气韵生动”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法则进入西方的历史背景、英译变迁,及其经由翟理斯、冈仓天心、宾...
陈江月
摘要29 PDF(1612KB) (
2023, 0 (4): 170–189
“制作”是中西诗学语境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古希腊的“制作”与“诗”同源(),因而诗人被视作“制作者”。由于古希腊哲学家认为,现...
卓睿
摘要29 PDF(1662KB) (
2023, 0 (4): 190–207
诗乐关系的现代重构关涉着中国新诗的发展。纵观20世纪之前的中西诗学理论,诗乐关系的研究实际上已涉及艺术间、语言与诗意三个维度。依此三重维度去分析中国新诗诗学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在“破坏时期”,“诗合乐”与“诗脱乐”两种诗学观念看似悖立,实则是维度上的错位,“合...
金柄珉
摘要29 PDF(1728KB) (
2023, 0 (4): 208–225
晚清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书画家黄云鹄所辑《完贞伏虎图集》是19世纪中朝文人的题画诗文专集。本论文以互文性理论和比较文学方法论,通过分析孺人的形象内涵和虎之形象的象征意蕴以及寻根家族的孝文化意识,揭示了中朝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共同认知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同时,通过...
张执遥
摘要29 PDF(1685KB) (
2023, 0 (4): 226–248
出版于1769年的《僧侣》是一部以李明《中国近事报道》英译本为中国知识来源的伪译。小说以灵魂转世为叙事框架,重申行善获救的英国国教拯救观。小说一面借重剑桥柏拉图主义的“灵魂先在论”,认为人类的苦难植根于灵魂在先在境界所犯罪恶,解释了“恶的起源”问题;另一面吸纳...
李婷
摘要29 PDF(1876KB) (
2023, 0 (4): 249–267
从斯奈德译寒山诗手稿所直接记载的底本信息,结合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图书馆的馆藏、斯奈德本人在不同场合的相关表述以及手稿中誊写的封面、《寒山传记》和寒山诗原文与其他版本相对照,本文确定1905年东京民友社出版的竹添井井序、俞曲园跋、岛田翰校的《宋大字本寒山诗集 永...
张燕玲
摘要29 PDF(1635KB) (
2023, 0 (4): 268–272
朱振武
摘要29 PDF(1532KB) (
2023, 0 (4): 273–278
耿纪永
摘要29 PDF(1481KB) (
2023, 0 (4): 279–282
《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摘要29 PDF(915KB) (
2023, 0 (4): 28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