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刊 1984年创刊 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
ISSN 1006-6101 CN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检 索
网站导航
中国比较文学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English
本期目录
← 上一期
下一期 →
主持人的话
卫茂平
摘要
(
29
)
PDF
(1314KB) (
)
2019, 0 (3): 1–1
《浮士德》汉译及解读考索——兼论其副标题“一部悲剧”的阙如
卫茂平
摘要
(
29
)
PDF
(1521KB) (
)
2019, 0 (3): 2–15
诸如“歌德在中国”这样的题目在学界已广为人知。本文拟另辟蹊径,讨论歌德《浮士德》在中国的汉译及解读情况。该文重点拟揭示一个至今为人忽视的问题,即几乎所有汉译书名,均弃其副标题“一部悲剧”不译,并探究这一现象的成因。文章最后拟引歌德本人的有关文字,尝试重新解读此...
黄 艺 歌德《维特》第一、二稿异文探究
黄艺
摘要
(
29
)
PDF
(1342KB) (
)
2019, 0 (3): 16–25
歌德的书信体小说《青年维特之烦恼》是“狂飙突进”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自出版起便反响热烈,一再被重印、再版,流传至今。不过,这部小说今日之貌其实与1774年首发的初版大有不同。这是因为歌德曾在1787年对小说作了多处修改。这些改动主要涉及语言风格、内容情节、叙述...
歌德与“世界文学”
卢铭君
摘要
(
29
)
PDF
(1452KB) (
)
2019, 0 (3): 26–42
本文试图围绕歌德及其“世界文学”概念进行史料考辨与概念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界发现,在歌德之前,维兰德与施勒策尔曾手写或使用过“世界文学”一词。世界文学的首创是本文首先着重考察的问题。在思想层面上,普遍与人道是歌德“世界文学”理念的核心概念,体现一种...
歌德创作与生平在其书信等文字中的反映——以《歌德全集》第36卷为例
吴鹏
摘要
(
29
)
PDF
(1355KB) (
)
2019, 0 (3): 43–49
歌德毕生从事创作,多部作品堪称世界名著,广为阅读。此外还有大量书信、日记和谈话录,经后人整理出版并附有评注。这些文字大多还无汉译,亟待在中国获得翻译和介绍。这些出自歌德本人的书信和日记,以及歌德好友之间的通信及其日记摘录,展现的歌德形象更加多面、生动和立体。
加里·斯奈德英译寒山诗底本之考证
许明
摘要
(
29
)
PDF
(1491KB) (
)
2019, 0 (3): 50–65
自1958年加里·斯奈德发表24首寒山诗译文以来,相关研究就一直热度不减。然而,部分学者们往往仅凭借主观判断,随意采用中文底本进行对比研究,却忽略了对斯奈德翻译所用底本的考证这一重要问题,造成结论或存在瑕疵,或有失偏颇。本文从钟玲教授推测的2个底本入手,结合斯...
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 内涵、路径与影响
吴赟,顾忆青
摘要
(
29
)
PDF
(1444KB) (
)
2019, 0 (3): 66–79
近年来,众多中国网络文学英译作品受到海外读者的关注和热议,成为解读中外文学关系的崭新现象,也为文学“走出去”提供了具有参照价值的成功案例。本文通过内涵、路径和影响三个维度,考察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现状,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笔者认为,网络文学以幻想书写营...
中国苦戏与西方悲剧
丁尔苏
摘要
(
29
)
PDF
(1391KB) (
)
2019, 0 (3): 80–93
20世纪前的中国戏剧很少受到西方文化直接影响,但在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却自发形成了一次规模可观的悲剧小高潮,其中描写人间苦难的为数不少,如《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以及《琵琶记》。不断有学者否定此类作品的“悲剧”身份,其主要理据是它们拖着一根欢...
正义与义: 《赵氏孤儿》核心价值观的重构
王云
摘要
(
29
)
PDF
(1369KB) (
)
2019, 0 (3): 94–108
元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是最早被译介至西方的中国戏剧。自1735年马若瑟的法文节译本面世以来,欧洲不仅有诸多西语译本,而且还产生了不少改编本。就中西戏剧交流而言,它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这些改编本中,伏尔泰《中国孤儿》和詹姆斯·芬顿《赵氏孤儿》最具革命意义:它...
现实关怀与跨文化对话——论莎士比亚的台湾豫剧之旅
虞又铭
摘要
(
29
)
PDF
(1453KB) (
)
2019, 0 (3): 109–122
台湾豫剧团自2009年起,陆续推出了《约/束》《量·度》与《天问》等3部作品,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一报还一报》以及《李尔王》作了在地化的改编与演绎。这3部豫莎剧,紧扣台湾当代现实发展遇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讽谏,同时也通过情节场面的设计、戏曲特点的...
《肉蒲团》事件与中国文学的域外发生
范劲
摘要
(
29
)
PDF
(1498KB) (
)
2019, 0 (3): 123–139
上世纪50年代末轰动一时的《肉蒲团》瑞士庭审事件,可界定为中国文学在二战后德国的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始原性事件。详细解读此事件中的要件,以及和之后李渔的经典化历程的联系,可以发现,抗辩人和法庭的关系乃是汉学研究中隐蔽的交流结构,汉学家履行抗辩人/法官的双重功能,依...
北美汉学界关于明末清初妇女诗词研究的评述
任远
摘要
(
29
)
PDF
(1404KB) (
)
2019, 0 (3): 140–155
明清妇女写作研究至今方兴未艾,本文以明末清初女性诗词研究在北美汉学界的现状作一评述,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方法。北美汉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指出,西方关于“女性”的概念并不完全适用于前现代中国的语境,强调把女性写作置于当时的历史和政治话语之中,关注女性主体如何在男性话...
海因里希·伯尔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张帆,徐林峰
摘要
(
29
)
PDF
(1470KB) (
)
2019, 0 (3): 156–169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战后德国文学代表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作品强调文学与政治结合、美学与道德兼备,具有浓郁的“人道美学”风格。伯尔在中国的译介已逾60载,但国人对其翻译与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从译介史述、中国式解读、反思与拓展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和分析伯尔在译介过程中...
中国现代文学在德语世界传播的历史叙述
顾文艳
摘要
(
29
)
PDF
(1380KB) (
)
2019, 0 (3): 170–183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德现代文学交流史上几个特殊篇章的叙述,勾勒出新文学自发生起在德语世界传播和接受情况的社会历史构架。20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学在德语世界的传播与中德知识界的相互交流密不可分。在汉学家的引介下,极少数新文学初期的现代作家在德语区得到了几近同时的传播,...
试析《沉香屑·第一炉香》对《华伦夫人的职业》的重写——兼论萧伯纳对张爱玲的影响
潘紫霓
摘要
(
29
)
PDF
(1468KB) (
)
2019, 0 (3): 184–197
张爱玲作为职业小说家的第一部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与萧伯纳剧作《华伦夫人的职业》之间存在互文性。本文认为,前者是对后者的重写,张爱玲在重写中运用心理分析的手法重塑了剧中人物形象,对女性堕落的观照视角从人物与外部世界的抗争,潜入至内心世界的挣扎。《第一炉香》与...
《两界书》: 一本兼容东西文化价值的奇书
顾明栋 著, 黄海静 译
摘要
(
29
)
PDF
(1390KB) (
)
2019, 0 (3): 198–200
翻译研究中的新视角与新洞见翻译研究中的新视角与新洞见——《翻译中的酷儿》评介
李红玉
摘要
(
29
)
PDF
(1382KB) (
)
2019, 0 (3): 201–205
基于文本 超越文本——《文本的跨文化重生: 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研究》评介
冯全功
摘要
(
29
)
PDF
(1425KB) (
)
2019, 0 (3): 206–208
“数字时代的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第12届年会”综述
邹涛
摘要
(
29
)
PDF
(1272KB) (
)
2019, 0 (3): 209–213
文化的转码与译者的立场:《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翻译——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丁艳
摘要
(
29
)
PDF
(1389KB) (
)
2019, 0 (3): 214–218
版权所有《中国比较文学》杂志 沪ICP备050514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