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刊 1984年创刊 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 ISSN 1006-6101 CN
  •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本期目录

刘康
摘要29 PDF(1261KB) (
2021, 0 (4): 1–2
韩振江
摘要29 PDF(1405KB) (
2021, 0 (4): 2–17
1960年代至今,在“东风西进”的语境下阿尔都塞、巴迪欧、齐泽克、朗西埃、巴里巴尔等为中坚的法国激进左翼文论不断地接受和阐释毛泽东思想(包括毛泽东文艺思想),这促进形成了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论和当代法国激进左翼文论。毛泽东的矛盾论、群众路线、文艺与政...
段吉方
摘要29 PDF(1280KB) (
2021, 0 (4): 18–29
中国美学界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介“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经过40多年的理论旅行,“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美学界经历了一个从“批判/质疑/反对”到“认可/接受/赞同”的过程,也实质性地完成了与中国美学界的“理论对接”。作为一种西学话语,“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和...
王嘉军
摘要29 PDF(1290KB) (
2021, 0 (4): 30–44
我国近20年来有关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讨论,标志着后现代主义更深入地渗入文学知识建构中。相关争议虽已逐渐平息,但通过将视角从知识论转向存在论,可以继续深化相关探讨。但这依旧是不够的,“本质论”并非文学研究中的“第一哲学”,我们更应当超逾“本质之争”而从伦理的...
李松
摘要29 PDF(1322KB) (
2021, 0 (4): 45–55
巴赫金理论为中西方文论之间的对话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批评的面貌。中国学者运用巴赫金理论阐释文学、文化以及社会问题,对文学理论的建构与批评实践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话思想、狂欢化批评为中国文学与社会...
吴娱玉
摘要29 PDF(1418KB) (
2021, 0 (4): 56–68
德国古典美学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建构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我们放弃了中国古代文论感悟、含混的思维模式,进入概念、理论的系统辨析,而1980年代后随着大量西方理论的引入,我们借助以德勒兹为代表的解构主义思想资源,对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进行了反思。于是,中国美...
刘康
摘要29 PDF(1361KB) (
2021, 0 (4): 69–82
中国文艺理论的话语体系的转换是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的重要部分。“中国式德苏话语”是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主流,显现了回归德国古典即康德、黑格尔一脉的特征。“中国式后学话语”是2000年以来中国文论界大量译介西方后学(后结构、后现代、后殖民)形成的学术时尚,力图超越德...
翟月琴
摘要29 PDF(1435KB) (
2021, 0 (4): 83–96
爱尔兰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的《月亮上升》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演出次数最多的改译本话剧,总被贴上民族国家主义与政治意识形态的标签。茅盾的译介凭借对新旧文学的敏感,触及语言文化、女性独立等民族解放话题;本着“为人生”的文学观念,颇认同新浪漫主义戏剧中“写实的”一派;区别...
吴晓芳
摘要29 PDF(1533KB) (
2021, 0 (4): 97–115
近十几年来,海内外学界对中国古典小说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之研究持续升温,但翻译底本的问题总体上较少获得重视和仔细考证,尤以《西游记》的英译为甚。作为译本研究的初步环节,讨论厘清底本问题有助于对后续问题的正确全面认识,包括译者对小说主旨的理解和对小说版本的意识...
江帆
摘要29 PDF(1452KB) (
2021, 0 (4): 116–129
本文从学科史视角重读谢天振教授《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论文集,以揭示译介学研究在比较文学和翻译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一、中国翻译学科得以真正建立的关键,在于方法论意识的确立和有效范式的引入,就这一过程而言,译介学研究在国内译学界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谢天...
陈建华
摘要29 PDF(1267KB) (
2021, 0 (4): 130–141
21世纪前20年,中俄之间的文学交流逐步增加,文学关系出现向好势头。随着国家对学术研究支持力度的加大,俄罗斯文学研究成果的数量超越此前任何一个时期,尽管高质量的成果并不是很多,但不少成果显示出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比较突出的成绩表现在现代文论研究、文学思潮研究、...
孙尧天
摘要29 PDF(1409KB) (
2021, 0 (4): 142–158
本文旨在以动物与人的关系为线索,探讨鲁迅对爱罗先珂的翻译、接受及其由此展现的相关思考。鲁迅在1921至1923年翻译了爱罗先珂的多篇童话,这些作品大多涉及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爱罗先珂反对人类中心的叙事,并试图从动物界发掘拯救性力量,这契合了1920年代初期鲁迅...
彭英龙
摘要29 PDF(1424KB) (
2021, 0 (4): 159–175
张枣是当代著名诗人,也是诗歌翻译家。他翻译了史蒂文斯的不少诗作,在创作上也受其影响。“基围斯特的秩序观”是一首颇能体现史蒂文斯诗学观念的作品,张枣不仅对其作了翻译,还在自己的诗作中致敬和回应之。张枣的翻译在一些关键之处偏移了原诗,而致敬之作也对史蒂文斯的观念作...
袁影, 成贤婷
摘要29 PDF(1444KB) (
2021, 0 (4): 176–188
在以辞格认知转向为特征的学术背景中,隐喻等主要转义辞格广受青睐,但同样重要的非转义辞格却未获应有关注。以西方人文学传统中的隐喻、转喻、提喻、反语四大转义主辞格为参照,追溯其分别对应的相似性、接近性、闭合性、突显性格式塔完形原则,本文首次抉择出四大非转义主辞格为...
张沛
摘要29 PDF(1320KB) (
2021, 0 (4): 189–194
比较文学是一个开放型的学科,但是也有一定的入门要求和操作规则,简单概括即语言、文本、问题和方法。首先,外语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生命线,掌握一门外语是一名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其次是文本:在经典文本与核心文本之外,比较文学学者还应注意“副文学文本”以及种种...
张辉
摘要29 PDF(1392KB) (
2021, 0 (4): 195–206
乐黛云教授是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她不仅在文学关系研究、比较诗学等诸多方面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也在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具启发意义的比较文学观念。本文从她的比较文学研究实绩、思想师承,以及她对比较研究的哲学思考等三个方面,讨论乐黛云先生的比...
徐洁
摘要29 PDF(1333KB) (
2021, 0 (4): 207–211
关熔珍, 张靖
摘要29 PDF(1357KB) (
2021, 0 (4): 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