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刊 1984年创刊 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 ISSN 1006-6101 CN
  •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本期目录

刘耘华
摘要29 PDF(1280KB) (
2021, 0 (3): 1–2
刘耘华
摘要29 PDF(1363KB) (
2021, 0 (3): 2–12
本文提出“之间诠释学”的方法论理念并阐述其主要内涵,指出该理念所标举的差异对话及其所蕴涵的“孕育力”和“创造力”,一方面来自相互否定与竞争所生发出来的“之间”,另一方面则始终奠基于“结合”的本能驱动。两者相杀相爱、相反相成,才能造就新新不已、生机勃勃的精神生命...
金雯
摘要29 PDF(1287KB) (
2021, 0 (3): 13–26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新的描绘比较文学方法论历史的路径。它从“类比”的概念史入手,进而分析平行研究的两种常见模式——同时比较和错时比较的学理依据,并指出平行研究难以避免的思维困境。文章指出,翻译流通研究不仅改造了传统的影响研究,更是对平行研究所使用的类比思维的改造和...
李伟昉
摘要29 PDF(1241KB) (
2021, 0 (3): 27–36
“同源性”“类同性”和“差异性”研究标志着比较文学发展进程中可比性探寻的三个重要阶段,它们不仅共同奠定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基础,而且充分证明了比较文学方法论构建是在可比性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可比性意识,就难以形成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对方法论构建的焦虑和探索始终贯穿于...
高胜兵
摘要29 PDF(1385KB) (
2021, 0 (3): 37–47
平行研究这一范式在比较文学学科中取得合法性的地位归功于美国学派,它也是美国学派的标签。20世纪80年代复兴的中国比较文学深受美国学派的影响,沿袭美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界定,甚至很多人误将平行研究等同于美国学派的研究范式。实际上,就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实践来说,平行...
赵菡
摘要29 PDF(1343KB) (
2021, 0 (3): 48–58
传统考据学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形成了以“疑古派”为代表的新型考据史学。“疑古辨伪”的矛头指向传统学术的“文献中心主义”,在实证科学经验主义原则的支持下,发展成以“四重证据法”为方法论、以“物证优先”说为标志的“考古学转向”。本文通过西方阐释学和分析哲学中的“语言转...
杨汤琛
摘要29 PDF(1325KB) (
2021, 0 (3): 59–75
晚清使臣作为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国体受辱之际乘槎出洋的朝廷命官,他们于国际外交折冲樽俎之际,亦从体验维度遭遇了西方文明的全面冲击,其精神图式、文化意识由此发生相应的变形,激进者如郭嵩焘,其变革性的游记书写溢出了普遍意识之外,难逃被毁版的命运;而普遍的使臣游记书写...
高洋
摘要29 PDF(1401KB) (
2021, 0 (3): 76–88
梅兰芳剧团和3个日本剧团于20世纪早期在欧美的公演,将近代中日两国文化身份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显”“隐”位置关系在跨文化语境中的呈现与接受机制清晰地表露了出来。无论是梅兰芳剧团用隐晦的现代化手段来衬托一种经过精心纯化的戏曲传统,还是日本剧团刻意引入西方写实主...
叶隽
摘要29 PDF(1430KB) (
2021, 0 (3): 89–106
本文通过歌德对以《玉娇梨》为代表的中国小说的认识,来切入其晚年对人类理想的思考。歌德一生精神凡三变,在1810年代后又因席勒之殇而进入第三期思想的再次升华阶段,此中受中国文化启迪不少,但这种文化关系的实质究竟如何,有待深入考察。歌德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小说)...
陈莹
摘要29 PDF(1276KB) (
2021, 0 (3): 107–121
小说《血痕花》刊登于浙籍留日学生刊物《浙江潮》上,它融合了法国历史、日本人物和中国故事三种要素,及传统戏曲、现代小说两类文体,并在两重嵌套叙事结构中,借一位留法女学生观看的演出内容和脚本,讲述留日学生如何受到法国大革命故事和卢梭平权学说的影响。该作品不仅表现了...
顾文艳
摘要29 PDF(1286KB) (
2021, 0 (3): 122–137
20世纪80年代,民主德国作家克里斯托夫·海因将鲁迅小说《阿Q正传》改编成了戏剧《关于阿Q的真实故事》。通过对鲁迅蓝本中寓言性创作元素的提取,海因将鲁迅的主人公拆分成盲目革命的阿Q和他的知识分子分身王胡两个人物,将鲁迅笔下的中国农民形象重塑成空谈革命的现代知识...
王旭峰, 王立新
摘要29 PDF(1263KB) (
2021, 0 (3): 138–15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严绍汤玉先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比较文学“变异体”与“发生学”理论。他的这一理论具有坚实的文学基础、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科学的思维底色,树立了比较文学研究中客观公正的价值标准。在思想和文化层面,严绍汤玉先生的比较文学“变异体”和“发生学”理论反映...
赵小琪
摘要29 PDF(1256KB) (
2021, 0 (3): 151–164
自传性写作是处于边缘位置的汤婷婷等欧美华人女性作家反抗主流话语、建构自我声音和形象的极为有利的武器。在她们的自传性作品中,不可靠性叙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叙述人记忆的不可靠。她们自传性作品中的个体记忆既是一个遗忘的过程,也是一个加工的过程,其目的都在缓...
张若一
摘要29 PDF(1350KB) (
2021, 0 (3): 165–175
大洪水神话(The Deluge Myth)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为知名的神话体系之一,其源头可上溯至公元前4千纪的苏美尔文明时期,经过漫长的文本演化进程,至公元前7世纪已发展成熟,其多个版本广泛存在于该区域的重要经典文献中,其中以神话《亚特拉哈西斯》、史诗《吉尔伽...
王洪涛
摘要29 PDF(1412KB) (
2021, 0 (3): 176–188
作为中国本土诗学思想的结晶,中国古典文论拥有自己独立完整的诗学话语体系,其对外翻译与传播是建构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的关键。鉴于当前中国古典文论基本囿于本土而国际文化场域又以西方为中心的现状,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应以中国古典文论的对外译介为切入,逐步实现其...
孙国亮, 高鸽
摘要29 PDF(1322KB) (
2021, 0 (3): 189–202
中国现代经典作家沈从文在德国的译介堪堪历经40载,就译介体量与影响而言,堪称中国现当代作家之翘楚。德国汉学界对沈从文作品的民族志书写、现代性内涵、情欲叙事、自杀主题的解读与研究,可为国内沈从文研究提供域外视角的借鉴,亦为沈从文作品赋予了丰厚的普世文化价值。
王红
摘要29 PDF(1316KB) (
2021, 0 (3): 203–206
张露露
摘要29 PDF(1316KB) (
2021, 0 (3): 207–210
袁源
摘要29 PDF(1171KB) (
2021, 0 (3): 211–215
朱伟芳
摘要29 PDF(1249KB) (
2021, 0 (3): 216–218